依托生态基底和地理环境,虹缤之都定位于拥享宜人景观环境的全时生态圈,致力于打造一座集合购物中心、酒店、办公、住宅区和配套商业街区的城市综合体; 同时借助地铁TOD作为核心资源,构建交通为导向的大型立体复合空间。项目与周边自然公园景观建立生态链接,充分考虑建筑的景观界面,通过建筑与景观的内外交融,活用城市景观资源,展现多元城市文化,回应人居环境和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践行“生态TOD”的新模式。
半下沉景观广场不仅作为地下延续的增量空间,提高了地下空间利用率,将商业、写字楼、酒店、住宅等功能空间与地铁交通有机串联;将地铁带来的人流通过灯光、铺地等细节设计引向商场、办公及酒店。同时,下沉广场与住区之间的有机连接,让住户们缩短了回家的路程,实现了从地铁到家门的无缝链接。广场延续了周边的景观资源,增添雕塑和绿植的设计,加强商业景观场景的趣味性,使广场和室内商业空间相互渗透,打造有流动感和纵深感的休闲活动场所。
在设计之初,虹缤之都项目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南高北低”的地形高差。随着设计的推进,设计团队利用南北双首层入口的设计,巧妙化解了高差问题,塑造更为立体的空间。
同时,“双首层”的设计打造出与地形融合的广场空间,将自然生态的城市公园引入,打造出景观视线走廊,从而增强了复合空间的故事性和灵动性,为高效流畅的行人流动和楼层间的互动创造机会。住宅地下停车场的相互连通进一步优化了人流动线,实现了多层分流,立体分流的交通层次,巧妙解决了峰值拥堵的问题。。停车场的连通设计增强了不同住宅楼间的空间联系,使整个住宅区域融为一体,极大方便了住户和消费者的体验。
虹缤之都最大程度地延伸景观面,利用错落有致的体块设计和扭转造型,引导对外景观视线,充分引入现有景观资源。通过对绿化景观的可视区域和银湖路的视觉通廊进行分析,设计团队将塔楼的朝向扭转,使其与用地形成一定角度,坐拥绝佳的景观视野和最大化的景观面。住区的整体布局设计,充分考虑其北侧的银湖公园,将重要景观资源引入住区的同时,与其产生链接与对话。户型设置面向公园的大面积落地窗和宽景阳台,提升住户的观景体验。
超高层办公和酒店通过体块的错位布置,实现公园景观最大化。银湖公园作为虹缤之都生活场景的自然延伸,为园区带来公园栖居的松弛感,生动演绎畔湖而居的日常生活。四个转角广场、下沉地铁广场、屋顶花园和露台景观相互渗透,串联散点式功能空间,营造特色景观。场地入口布置层叠绿化,以景观向心力吸引人群,形成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感。
虹缤之都在立面设计上回应了不同层级的不同城市界面,因此设计团队采用整体线条、体块穿插和简洁统一的立面语言,以简约且富有细节的流动设计语言来映射地块内复合开放的多功能复合空间聚落。
自然山水的区域特质和在地丰富的文脉历史为建筑立面设计带来了灵感,将云翠群峰的意向和当地非遗元素的竹纸融入建筑立面表达,赋予文化传承,让艺术新生。立面构成的大体量体块穿插和咬合,勾勒磅礴大气的都市形象,独具空间层次感,塑造若干灰空间和记忆深刻的立体空间场景。